收藏新闻网

盛昶砚专访:谈书画造假的常见问题

来源: 藏品投资网 2019-03-28 12:44 访问手机端

随着中国字画收藏市场的火爆趋势,无论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名人的字画身价也是水涨船高,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,制假贩假、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沉渣泛起。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文物鉴定专家,中国收藏家协会民间文物研究中心景德镇基地顾问,全国人才储备工作委员会文物鉴定评估师导师、民间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鉴定专家,中国文化管理协会遗产保护委员会鉴定专家,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陶瓷鉴定专家,中华文化促进会文物传承与发展工作委员会顾问,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盛昶砚盛昶砚先生,一起来探讨关于书画造假的常见问题。

主持人:盛老师,今天很高兴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专访。

盛:主持人好。

主持人:在谈及书画造假的问题,业界人士纷纷指出“造假现象自古有之,且只要是有市场,有利可图,假画便会无孔不入。”盛老师如何看待这个说法。

盛:书画收藏是收藏的重要门类之一,也是市场流通性最好的门类。不过,令爱好书画的藏家感到头疼的是,书画赝品太多,造假手法也堪称花样不断翻新,令人防不胜防。假画会伤害收藏家投资的信心,影响书画艺术从业人员的生计,进而影响书画艺术市场的正常发展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造假的技术也日新月异。当下的造假借助的现代化手段更多,甚至老一代面对新的假画也会一脸茫然。据了解,影印、高精扫描等技术均成制假利器。通过电脑制作印章,甚至可以达到一模一样的程度。由于获取资源的渠道比以前更加发达,制假者也更容易买到老纸、老墨与老印泥,造假者在画面材质上也有更多的空子可钻。

从绘画史来看,过去有很多仿画都会标明仿某某所作,有艺术再加工的成分。但是从宋代甚至更早些起,高仿作品流传较多,发展到明清市场繁荣时,有些人直接拿仿品当真品。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,造假的手法历来也是花样频出。

主持人:关于书画造假方式方法,盛老师认为有哪些呢?

盛:书画造假传统的方式、方法大致不外“摹”、“临”、“仿”、“造”四类,而其中摹与临、临与仿、仿与造,还都有着相互勾连的关系。此外尚有代笔一类,略近仿造,但性质又不完全相同。

摹是最易得形似的:①先勾后填;②不勾径自影写;③勾摹兼临写,又修饰之。勾填大都用以摹书,古法先用涂熨黄蜡较透明的纸(称为硬黄)蒙在原迹上面,以淡墨作细线,依笔法勾出一个轮廓来,然后取下,以浓淡干湿墨填空成字,所以也称为双勾廓填。

第二种以纸蒙在原件上,径用浓淡墨依样摹写,一般用于摹工笔勾勒绘画。

第三种亦大都用于摹书,先勾淡墨廓后,再用一笔在廓中摹写(有异于不见笔法的填墨),碰到虚躁笔锋处才略为填作。

纯粹的对临,是不可避免会稍离原作的形貌的。它的方法是把原作放在案子前面,边看边临。对一些草书和写意的画大都采用此法,可避免勾稿映看易致死板的弊病。

仿作一般是没有蓝本的。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,仿学某人笔法结构,自由写作而成,也有容易欺人的一面。其中也有虽有原本而作伪者略取大意,亦可谓之仿。

主持人:名家书画印章的造假及鉴定问题问题有哪些呢?

盛: 书画鉴定的基本原理是必须以作品的“内在要素”判真伪。可是,纵使我们的鉴定方法是正确的,在现实中也并非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。书画鉴藏圈中人常常对同一件书画鉴定物“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”,出于功利心有意知假说真;反之知真说假者也不乏其人。表面上似乎人人都是“行家”,哪怕是那些才从某培训班结业尚未参与实践,甚至于“误入歧途”多年的人都极少有做这行时不自信的。

其原理是,印章多数系“石材”,它有易碎的通病。印章固然可以存世几百上千年,但书画家的一些常用印章在长期反反复复钤盖时,容易发生意外磕碰。所以不少名家的常用印章皆存在着随时间推移,印章“面容”有所变化的情况,体积稍大一些的印章其局部“变相”的几率更高,状态会更明显。

主持人:盛老师为大家分享一下书画作伪中做假印章通用的方法有哪些呢?

盛:据了解,目前书画作伪中做假印章通用的有两种方法:一是电脑激光刻章;一是拍照制版刻章。电脑激光刻章是先将原印谱扫描到电脑上,然后通过电脑处理,将信息传递到激光刻章机上,最后在有机玻璃材料的章坯上刻出原印,简称电脑章。拍照制版刻章指的是运用印刷制版的原理,将原印谱拍照下来,然后通过特殊的化学药剂,在铜板或锌板上腐蚀而成,简称制版章。这两种方式做出的印章比以前的更能以假乱真。但是,这些印章也有破绽,有些塑料、树脂材质的印章会收缩;而金属材质的印章太死板。再就是这些印章都是模子里出来的,不自然,刀痕没有了,缺乏金石气。仔细研究观察的话,是能够看出破绽来的。

主持人:盛老师认为应该如何鉴别古书画作假?

盛:古旧字画的作假一般是做套、挖款,第三就是揭裱的猫腻。做套就是造假者将以前装裱的老材料收集起来,用作伪作的装裱材料。

割款补章也是作假的一种手段:真画加假款,假画加真款,相当于一张画变两张。还有一种方式,是把近似的画,款识一裁,另外加伪作。

揭裱的时候利用宣纸的特性把它揭成两层,变成两张,表面一张正常,下面一张墨色更淡,找当时的老墨添笔作假,是所谓揭裱的猫腻。

主持人:关于当下造假贩假,盛老师认为主要的包装手段有哪些呢?

盛:当下造假贩假主要的包装手段。第一,真款假画。即把著名画家的不值钱的书法或者画作的题款裁下来,然后重新补上一幅值钱的或者好卖题材的仿作,再由裱画师傅把两者拼接装裱在一起,鉴定人员如果不通过特殊手段,很难发现这是拼接的假画。

第二,骗取、购买鉴定证书。造假者把价值比较高的仿作,拿到拍卖公司,编造作品流传故事,骗取家属的认证,甚至请一些名家在仿作上题跋,以增加作品的“真实性”和“含金量”。

此外还有PS与艺术家的合影照片、制造假的出版画册等造假手段来迷惑买家。

比如,会问你要买什么时期的,是出家时期、军艺时期,还是北京画院时期?前面加白粉还是后面加白粉的。造假的人研究你比想象的还要细致。而这些假画贩子根据不同的题材和等级层次给出报价。再者,利用人们“贪便宜”“捡漏”的心理,蒙骗买家用低价买到所谓的“真迹”。

主持人:对于其他人工性质的仿品,盛老师认为应该如何鉴别?

盛:说到仿画,仿品,很多造假者的突破口往往是在仿早期的一些不成熟的作品。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先不要排除是真的可能性,是不是早期画的不太好的东西,然后再慢慢甄别,特别是要找到有致命伤来确定不是真的。所以在手机上看图像的时候容易被蒙蔽,要想辨别真假,一般都是要看原作,因为之前是出现过差错的,在手机上大概一看觉得有过这张画就简单判断是真的,后来人家从拍卖会买来之后,一看原作是假的,这样对藏家的伤害比较大。

主持人:在造假泛滥的当下,艺术家能做什么来保护自己?

盛:在造假忧患发生之前,艺术家并不是束手无策,也可以做出规避性的措施。

这里个人建议,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申请著作权登记,虽然我国不要求强制登记,著作权是从作品创作完成以后就产生的,这是权利人行使权利和明确权利方便的地方。但是,因为没有第三方提供的证明性文件,在权利发生质疑的或者权利被侵害的时候,就会出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尴尬情形,往往还是需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提供的证明文件。

版权登记可以作为在诉讼中的一个初步的证据,法律可以凭借登记的证明认定权利人享有的著作权,具有较强的证据力。

此外,艺术家也可以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来维护个人权益。早在2013年,文化部网站发出《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决定将在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陕西等六个省(市)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工作。

面对鱼龙混杂的艺术品市场,权威的第三方鉴证备案服务一直是这个新兴行业具有稀缺性的资源。艺术品的诚信系统,有赖于一个完善的体系保障,这个保障体系既能应用科技手段,又能建立诚信规则。

中国艺术品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,在经济利益助推之下,卷入一场与造假份子的持久战,造假也成了一个至今找不到根治办法的“毒瘤”产业。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家、买家、卖家以及造假者成为一组相互博弈的“利益体”。作为整治造假的根本手段,还是要依靠国家法律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,而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则要对艺术市场上的造假卖假现象“绷紧弦”,提高认识。艺术家愿意与具有公信力第三方机构携手推进反伪工作,维护自身权益,买家与卖家则需以诚信为本,杜绝不良利益的影响。在这一场持久战中,大家共同建立起一条“反伪”战线,为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。

主持人:面对大众藏友,盛老师给分享下如何辨别书画收藏中的陷阱?

盛:随着科技发展,一些造伪者开始运用电脑刻图章、打草稿,用化学药品对纸张进行做旧,造伪的手段反倒远比鉴定手段科技含量高得多、先进得多。在收藏市场里,造假问题一直是制约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,书画市场也不例外。

书画造假古已有之,而且一直盛行至今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书画艺术的特殊性使然。书画艺术是一个“势利场”,艺术品的价值并不完全靠艺术水平,还要靠艺术家的“名气”。名家的作品即使艺术水平稍差一些也是好东西,这就很容易导致造假的出现。另外,近年来书画市场不断升温,更是造就了一批造假者。不过,与以往不同的是,现在造假出现了“专业化”的趋势。

常见的书画收藏陷阱主要分为:

故意做旧。这是骗子在利用大家认为东西越旧越古就越真的心理。要牢记一点,艺术有美丑之分,如果连画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,绝对不可能是真货。

印章作假,题跋和印章有大学问。字画上的题跋和印章有很大学问,能提供很多作品本身的信息,对辨别真伪有很大作用。

残画拼接,小心造假者动手脚。面对这种情况,首先要看画是否有过拼接或改动过的痕迹,其次一定要看画的结构。例如古代人画画时,山是不顶天的,如果山是顶天的,就有可能是从别处剪裁过来的。

编造故事,天花乱坠玩心理。千万不要听故事,一定要仔细看东西,别人越说得天花乱坠,越要小心警惕。

图录有假,按图索骥行不通。现在出版的各种图录很多,很多人还冒充大出版社出假冒的图录,谎称是专家主编、大出版社出版,还都是彩色精印。千万不能轻信图录,如果照着图录去买东西,有拿不准的地方应该去请教内行人。

专家打眼,找人鉴定要慎重。现在很多藏家懂点收藏知识,但是不懂鉴定。他们自己还想买点东西,所以就找一些专家来为自己“掌掌眼”。 再就是找人鉴定要慎重,不能脑瓜一热就当即买下,最好多找几位专家看看。

书画鉴定目前还未启用先进的科技手段,一件陶瓷,通过科学仪器可以基本断定其烧造年代,但用旧纸、宿墨造假的书画作品就很难判定真伪,目前主要还是依据专家眼力。

主持人: 盛老师如何看待书画造假对初级收藏家影响很大这个问题?

盛:在当下市场逐步回暖的情形下,假画的流通和泛滥必然会打击人们的信心和热情。当下艺术市场细分为精品市场和一般市场,赝品主要是对中低端市场影响较大。更有业内人士谈及,书画造假尤其是对于初级收藏家影响很大。原先他们很热情地把资金投入到书画收藏这一块儿,但是因为不懂行或道听途说去买到一些假画。

在业界人士看来,购买假货时常与捡便宜、投机的思想脱不开关系。除少数特例外,假的东西必然便宜,便宜的东西不见得一定是假的。艺术市场也基本是“便宜没好货,好货不便宜”的准则。综合业界专家的观点,如果想投资赚钱,要买书画史上早有定论的画家的最好是真、精、稀的作品;不应贪多,在少数画家上做得深入一些,然后再展开收藏。作品必须要来源可靠,有出版和著录;若有疑虑,还应请专业、诚信的人士掌眼。

所以对于广大藏友而言,要保持理性的态度,不应该有捡漏的心理,因为市场上已经无漏可捡了。倘若如果真是一个名家作品或者是没有款的古代字画,光拍卖行内部的人就把漏捡完了,根本轮不到外边的藏家去捡,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。

主持人:盛老师能否给大家分享一些藏家辨别真伪的小窍门呢?

盛:文物市场的高额利润致使大量赝品流入市场。须知又脏又破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老东西。现在很多造假者故意做旧,自古以来,做旧手段都很高明。其次,图章在过去起着防伪的作用,人们很难在石头上刻出完全相同的文字。而在电脑时代,刻出一模一样的图章很容易,图章也可以造假,所以不能轻信图章。

再则,很多造假者把旧画的裱工揭下来,安在赝品上,行里叫“脱旧袍”。一定要小心看画,不能只盯裱工。

对于初入行者多看少买:从价值小的藏品开始玩起,常去潘家园、琉璃厂等地溜达溜达,多练练眼睛,多看少买。针对中等水平心态很重要: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收点东西,多看看收藏类书籍。在这一阶段,心态很重要,多和专家交流,但也不能盲目听信专家。而面对高级水平全凭感觉:可玩价值比较高的书画或瓷器。在这一阶段,看东西全凭感觉和眼力。每天坚持看几件东西,保持自己的感觉和眼力很重要。

主持人:盛老师的分享很全面。再次感谢盛老师接受本次专访问题的回答,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拜访您?

盛:非常感谢,随时欢迎,要讲一点我所讲的只是我个人观点,仅代表我个人的认知和见解。谢谢!

声明:除非注明,本文“盛昶砚专访:谈书画造假的常见问题”为原作者享有版权,转载时请注明文章作者和“来源:藏品投资网”。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本站尊重行业规范,每篇文章都标有明确的作者和出处,如所载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

你可能会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