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藏新闻网


《明清家具——承具》

《明清家具——坐具》

 

    中国邮政先后于2011年发行2011-15《明清家具——坐具》(以下简称“坐具”)特种邮票1套6,枚、2012年发行2012—12《明清家具一一承具》(以下简称“承具”)特种邮票1套4枚。这两套以表现“明清家具”为主题的系列邮票,具有诸多异同。一经发行,便引起了集邮爱好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。笔者拋砖引玉,将这两套邮票的异同整理成文,以期与广大邮友共问切磋。


两套邮票的相同之处
       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“坐具”邮票与“承具”邮票的相同之处:1.设计者相同。2012年发行的 “承具”特种邮票由马刚、于山设计,2011年发行的“坐具”特种邮票由马刚、于山二人合作设计。因此,这两套表现主题相同、表现对象不同的邮票,在 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统筹规划下,整体风格一脉相承、承前启后,彰显了系列性和连贯性。2.设计元素相同。当我们仔细欣赏这两套邮票时, 可以发现两套邮票有三点相同之处: (1)单枚邮票的经营布局、色彩运用 以及邮票铭记所用的字体(汉字楷体)、面值安排以及点缀邮票图案的 “明清家具”红色主题篆书体印章、邮票两侧描绘的如意云朵纹饰、背景色彩的运用以及巧妙的留白方式等,虽不雷同,但非常相似。⑵两套邮票小本票的整体设计以及设计时所参考的古籍善本的内容,十分相似。(3)两套邮票的邮局全张票的版式规格、外观设计以及整体色彩的运用,均保持了系列上的高度统一视觉上的尽善尽美。如同一部电视连续剧,给人以连贯统的视觉感受。

两套邮票的不同之处
    2012年发行的“承具”邮票,虽然与2011年发行的“坐具”邮票保持了高度的系列性和连贯性,集邮门户网转载,但是,“承具”邮票与“坐具”邮票却不存在雷同之嫌,处处彰显其独特的个性。我们从以下6方面可以看出:1.两套邮票的票幅不同。2011年发行的6枚“坐具”邮票的票幅均为30毫米X40毫米;而这次发行的4枚“承具”邮票的票幅则为“两长 两短”(第1图和第4图为50毫米X30毫米,第2图和第3图为40毫米X30毫 米)。这是根据4枚邮票所表现的家具原物规格不同而确定的。另外,值得提及的是,这4枚邮票,在邮局全张票上,分别采用的是第1图和第2图“左长右短”连印,第3图和第4图“左短右长”连印的错位排列形式印刷的,显 得新颖活泼。2.两套邮票上印章的位置不同。2011年发行的“坐具”邮票,篆体字的“明清家具”红色印章盖的是“骑缝章”(盖在两枚连印邮票的左右齿孔上),两枚邮票“合用”一枚印章;而2012年发行的“承具”邮票,篆体字的“明清家具”红色印章则是盖在每枚邮票背景的下边线上方,属于完整章。同时,每枚邮票还增加了一方红色的图名(家具名称)印章,使撕开后的单枚邮票票面显得更加完美、元素更加丰富。3.邮局全张票边饰增加了说明文字。在2012年发行的“承具”邮票全张票的第2号票和第3号票位上部边饰上,增加了邮票主图所表现家具的文字介绍,有助于观赏者对其所表现家具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。4.过桥票由竖向改为横向。2011年发行的1套6枚的“坐具”邮票,构成了3个邮局全张票,其过桥票为竖向设计。而2012年发行的1套 4枚“承具”邮票,分别构成两个邮局 全张票。其过桥票改在第1排邮票和第2排邮票之间集邮门户网转载,设计成横向过桥票,并在过桥票内分别增加了 “古拙简朴”、“通体光素”、“图雅沉穆”、“四面平和”、“云卷如意”、“两端翘头”、“木石相映”及“卷足搭叶”8句耐人寻味的四字词语和“明清家具”红色印章,从而延伸了邮局全张票的文化内涵和观赏情趣。5.两套邮票的齿孔不同。2011年发行的“坐具”邮票的齿孔度数为13度,而2012年发行的“承具” 邮票的齿孔度数为13.5度。6.印刷工艺不同。虽然2011年发行的“坐 具”邮票和2012发行的“承具”邮票同为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印刷,但是,前者为胶印,后者则采用胶版 加微压凸工艺印刷。印刷工艺的改变和提高,更好地凸显了“承具”在邮票主图上的立体感及精湛的制作工艺。
       综上所述,通过对已经发行的两套“明清家具”邮票异同的对比和研究,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些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——明清家具的认识和了解,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今后仍将可能继续发行的“卧具”、“杂具”等后续邮票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。   

你可能会喜欢: